关于组织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的通知

作者: 时间:2025-01-08 点击数:

各二级学院(部):

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即日启动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竞赛主题

竞赛共分三个主题:

主题一:创意设想——日积月累培养习惯;

主题二:创新制作——身体力行创造价值;

主题三:创业计划——业勤行思擘画未来。

(一)主题一:创意设想——日积月累培养习惯

1.作品要求:

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。在日常生活中,抓住创意灵感,改变身边世界;在科学研究中,敢于创新突破。提升攻坚能力。在日积月累中,体验创新的魅力——让创新成为习惯。

鼓励学生“每日一观察,每日一设想”,要求参赛选手在一个月(连续30天)时间内,每日记录一个自己的创意设想。需要图文并茂。该创意设想,没有时空的限制。既可以是身边常见的事物,也可以是天马行空关于未来的幻想;没有形式的限制,既可以是灵光一现的金点子,也可以是深思熟虑的创新方案。

2.作品形式:

参加主题一的选手通过竞赛小程序提交参赛作品,共提交2个PDF文件。(1)PDF文件1:完整的30个创意设想,每个创意单独一页排版,格式请参照:《附件3:每日一设想(创意)记录册(主题一)》;(2)PDF文件2:由指导教师择优推荐的7个创意作品,每个创意单独一页排版,并补充设计亮点。内容可包含(但不限于):作品名称、创意来源、创意描述、设计草图、设计样图、独创设计说明等内容。

3.参赛人员要求:

主题一每组作品仅允许一位参赛选手参与,并配备指导教师一名。

4.评分标准:

每组作品按照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打分,满分100分。

(1)创新性(30%):作品的设计是否新颖,在设计、功能、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意元素,突破传统思维模式,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。作品在技术实现上是否采用了新的技术、方法或工具,是否能够有效整合不同领域、技术或文化元素,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融合体,创造出额外的价值或新的体验。

(2)可行性(25%):作品的技术实现是否稳定、可靠,无明显的技术漏洞或缺陷。用户体验是否良好,界面友好,操作简便。作品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商业或实用价值。

(3)科学性(20%):作品所依据的理论、方法是否科学、合理,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和证据支持。作品的研究过程是否严谨、规范,是否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。作品的结论是否基于充分的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,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。

(4)作品完整性(25%):作品的各个部分是否齐全,无遗漏。作品的结构是否合理,逻辑是否清晰;作品的设计表达,即图片、说明、呈现的排版形式是否完备,能够充分展示作品的特点和优势,同时富有创新性和美观性。

(二)主题二:创新制作——身体力行创造价值

1.作品要求:

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。围绕主题提出创意设想,通过详细设计和动手制作,最终转化为实物。在身体力行中,体验创新的价值。要求参赛者运用废弃物(易拉罐、废塑料、废纸、废木材等)为主要材料(即超过60%) ,或使用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,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动手制作,形成有价值的作品(机械装置、电子产品、艺术品等)。

2作品形式:

参加主题二的选手需提交2个文件。文件(1)参赛作品排版图片1张,图片可包含:作品名称、创意来源、制作过程、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心得体会、作品材料、作品实物照片等内容,并排版制作,图片格式为jpg图,精度为300dpi,文件大小不低于3MB;文件(2)作品视频介绍(采用mp4格式,大小不超过20M,时长不超过⒉分钟,该视频为加分项,非必须。

3.参赛人员要求:

主题二需以团队报名,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,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1位;每位参赛选手参加团队总数不得超过2个,其中担任队长职务不得超过1次。

4.评分标准:

每个作品按照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打分,满分100分。

(1)主题意蕴20%:参赛作品所体现的核心思想、价值观念或所传达的深

层意义、作品灵魂的体现;

(2)创新突破30%:参赛作品在构思、设计、技术或应用等方面所展现出的新颖性、独特性和突破性;

(3)设计表达30%:参赛作品在视觉、功能、结构等方面的设计水平,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传达作品的信息和理念;

(4)成果实现20%:成果实现指的是参赛作品从构思到最终实现的完整度、实用性和市场推广潜力;设计表达能够充分展示作品的特点和优势,同时富有创新性和美观性。

(三)主题三:创业计划——业勤行思擘画末来

1.作品要求:

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投身创新成果的孵化,在业勤行思中,擘画美好未来。提出针对城市生活需求的服务创新项目,提交一份“创业计划书”。创业内容需贴近民生,展示大学生对城市内涵的深入理解与创新探索。如以创新为驱动,在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环保、文化创意产品、社会服务、智慧旅游、社区互助、健康管理、现代农业等领域。参赛作品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、实用性和市场潜力,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提升用户体验。参赛作品需提交详细的创新点阐述、设计方案、技术实现说明及市场调研报告,以及该团队成员在该项目中体验和贡献的创新价值等。

2作品形式:

参赛学生通过竞赛小程序提交2个PDF文件;(1)创业计划书PPT生成的PDF 文件;(2)《附件4-创业创意–作品申报书(主题三)》PDF 文件。

3.参赛人员要求:

主题三可以以团队报名,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,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位。每位参赛选手参加团队总数不得超过2个,其中担任队长职务不得超过1次。

4.评分标准:

每个作品按照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打分,满分100分。

(1)创新性(30%):作品的设计是否新颖,在设计、功能、应用场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意元素,突破传统思维模式,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。作品在技术实现上是否采用了新的技术、方法或工具,是否能够有效整合不同领域、技术或文化元素,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融合体,创造出额外的价值或新的体验;

(2)可行性(25%):作品的技术实现是否稳定、可靠,无明显的技术漏洞或缺陷。用户体验是否良好,界面友好,操作简便。作品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商业或实用价值;

(3)科学性(20%):作品所依据的理论、方法是否科学、合理,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和证据支持。作品的研究过程是否严谨、规范,是否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。作品的结论是否基于充分的实验数掘和分析得出,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;

(4)作品完整性(25%):作品的各个部分是否齐全,无遗漏。作品的结构是否合理,逻辑是否清晰;作品的设计表达,即图片、说明、呈现的排版形式是否完备,能够充分展示作品的特点和优势,同时富有创新性和美观性。

二、评审程序

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采用校赛、区域赛和全国赛三级赛制。

校赛阶段校赛晋级规则:

各个主题的参赛团队根据专家初评的均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名。各高校参赛作品数的限额由基本限额和奖励性限额构成:主题一和主题二推荐进入区域赛的基本限额均为10项;

主题三限额为10项,往届竞赛获奖学生或由中国创造学会资深专家推荐学生,不占用学校的参赛限额。

三、作品提交要求

1.格式要求

参加主题一的选手将《附件3:每日一设想(创意)记录册(主题一)》、指导老师择优推荐的7个创意作品拍照或者扫描程后,“主题1-二级学院-学生姓名-PDF文件1”、“主题1-二级学院-学生姓名-PDF文件2”命名储存为pdf格式文件;

参加主题二的选手对作品拍照(图片格式为jpg图,精度为300dpi,文件大小不低于3MB)或把作品制作成一段视频介绍(采用mp4格式,大小不超过20M,时长不超过3分钟)。

参加主题三的选手需将创业计划书PPT生成PDF格式,“主题3-二级学院-学生姓名- PDF文件1”命名,同时需参考《附件4-创业计划-作品申报书(主题三)》,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,“主题3-二级学院-学生姓名- PDF文件2”命名储存为PDF格式文件。

2.提交方式

请参赛团队于3717:00前将作品与报名汇总表提交至各二级学院创新创业辅导员老师处。

四、晋级公示

学校主题一、主题二的推荐名额均为10项。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参加校赛的作品进行评审确定最终推荐名额,推荐作品将于3月予以公示。

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的各种赛前和赛后信息由组委会统一发布,请各参赛人员及时关注全国竞赛的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信息。本次大竞赛其他相关要求,参见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通知。


创新创业学院

2024年1月8日


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版权所有